jswd
山東茂隆新材料 2020-11-16 297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規定: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
1、 受凍前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的留置和評定
為什么要留置受凍前混凝土試塊呢?這是因為混凝土遭受凍結時間愈早、受凍前強度愈低,則強度損失愈多,反之則損失愈小。為了保證混凝土在受凍前具備抵抗凍脹的能力,使混凝土受凍后其強度損失不超過5%,而必須的最低強度,稱為受凍臨界強度。評定受凍前同條件試塊是否合格,就是確定受凍前同條件試塊在特定時間內其抗壓強度是否能夠不小于受凍臨界強度。這里所謂的“特定時間”是指同條件試塊從成型到送試驗室進行抗壓測試這段時間,“特定時間”是通過測量混凝土養護期間溫度得到的,對于普通混凝土,“特定時間”是從混凝土入模到氣溫降至
明白了以上道理后,就可以在“特定時間”內將同條件試塊送試驗室做抗壓試驗,拿到抗壓強度值后,可以根據以下規定來評定同條件混凝土試塊是否合格:
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其抗壓強度值不小于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3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值不小于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40%。例如有一組強度等級為C30同條件混凝土試塊,如果是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其抗壓強度只要大于9.0N/mm2(30*30%)就可以評定為合格;而如果是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其抗壓強度只有大于12 N/mm2(30*40%)才能評定為合格。從這個意義上說,混凝土冬期施工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而非礦渣硅酸鹽水泥。在此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混凝土強度等級等于或小于C10時,其抗壓強度值不得小于5.0 N/mm2;二是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按提高后的強度等級確定。
2)摻用防凍劑的混凝土,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
3)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混凝土的臨界強度值是在其強度等級為C10-C40,水灰比在0.4-0.6 范圍內的普通混凝土,而高于C40的混凝土,由于外加劑及超細骨料的摻入,混凝土內部孔結構的形成和受凍破壞過程與普通混凝土有較大差別,其臨界強度尚需進一步試驗確定。也就是說,上述幾條只能用于評定強度等級不大于C40的混凝土,對于強度等級大于C40的混凝土,不能用上述幾條來評定其是否合格。
2、 標準養護混凝土試塊的留置和評定
留置標準養護混凝土試塊的目的就是為了混凝土強度的合格評定,它與受凍前試塊和轉入常溫后試塊的留置是有區別,它不受時間限制,只要混凝土工程在施工,就必須留置試塊,不象受凍前和轉入常溫后的試塊那樣,只在冬期施工期間留置。標準養護混凝土試塊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抽取,關于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數量,可按照下面的規定執行:
a) 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
b)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其取樣次數不得少于1次。
c) 對現澆樓層同配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1次。
同一單位工程每一驗收項目中同配比的混凝土,其取樣不得少于1次。
這里要注意的是,商品混凝土除應在預拌混凝土廠內按規定留置試塊外,混凝土運到施工現場后,尚應按上述規定留置試塊。也就是說商品混凝土的賣家(預拌混凝土廠)和買家(施工單位)都需要按規定各自留置試塊。
關于標準養護混凝土試塊評定,根據《混凝土檢驗評定標準》GB107之規定,有三種方法。即標準差已知的評定方法,標準差未知的評定方法和非統計評定方法。目前建筑工程中最常用是后兩種方法。下面就這兩種方法分別做一下舉例說明:
A 標準差未知評定方法舉例
某工程無前一期統計數據,在統計規定期內共有同強度等級(C20)原材料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15組試塊,如下表所列:
混凝土強度數據
序號i
1
2
3
4
5
6
7
8
強度fcu,I(Mpa)
20.5
22.1
23.5
24.0
21.0
26.5
23.0
21.5
序號i
9
10
11
12
13
14
15
強度fcu,I(Mpa)
22.0
23.0
22.5
24.0
27.5
26.0
22.0
由于缺乏前一時期統計資料,采用標準差未知統計法評定
⑴、 求批的平均值與標準差
① 平均值: mfcu=1/15(20.5+22.1……+26.0+22.0)=23.34Mpa
②
⑵、查GBJ107-87中表
⑶ 求驗收界限
①“平均值”驗收界限:
[mfcu-λ1Sfcu]=0.9fcu,k=0.9*20=18.0Mpa
② 最小值驗收界限
[fcu,min]= λ2 fcu,k=0.85*20=17.0 Mpa
⑷ 檢驗結果的評定
①“平均值”驗收函數:mfcu-λ1Sfcu=23.34-1.65*2.03=20.0 Mpa
② 最小值樣本函數(由上表實測強度值中找出最小值)
fcu,min=20.5 Mpa
③評定
平均值條件: mfcu-λ1Sfcu=20.0 Mpa>[mfcu-λ1Sfcu]=18.0Mpa
最小值條件: fcu,min=20.5 Mpa>[fcu,min]=17.0Mpa
兩條均滿足標準要求,該批混凝土判為合格。也就是說,這批混凝土強度達到C20級的強度要求。
B 非統計方法評定舉例
某工程現場預制一批構件,強度等級為C30,共留四組試塊,抗壓強度實測值(Mpa)為31.5、32.0、33.5、31.8,因所留組數在2-9組之間,故采用非統計方法評定:
⑴計算平均值與最小值的驗收界限
① 平均值驗收界限 [mfcu]=1.15fcu,k=1.15*30=34.5Mpa
② 最小值驗收界限 [fcu,min]=0.95 fcu,k=0.95*30=28.5 Mpa
⑵ 計算樣本驗收函數
① 平均值 mfcu=1/4(31.5+32.0+33.5+31.8)=32.2 Mpa
③ 最小值 fcu,min=31.5 Mpa
⑶檢驗結果評定
① 平均值條件 mfcu=32.2 Mpa<[mfcu] =34.5Mpa
② 最小值條件fcu,min=31.5 Mpa>[fcu,min]= 28.5 Mpa
結論:由于平均值條件未滿足GB107中第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當僅有一個強度實測值,該值必須≥1.15fcu,k
由上述計算可見非統計法驗收條件是比較苛刻的,這就要求施工時越是工程量少的混凝土結構越要控制好它的質量。有些現場技術人員由于不會用統計法評定,而采用非統計法評定強度,雖然沒有錯,但大大加嚴了檢驗尺度,使原本可評為合格的混凝土評成了不合格,而且照此控制混凝土質量必將引起不必要的材料消耗的增加,很不合算。
3、轉入常溫后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的留置和評定(JGJ104-97)是這樣講的“轉入常溫養護28天”。該齡期應該怎樣計算呢?我們不妨舉例說明,假設濟南市某工程有一組試塊的成型時間為
關于轉入常溫后混凝土試塊評定問題,筆者曾仔細查閱過《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等涉及到強度評定的規范、規程和標準,可惜都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筆者認為留置轉入常溫后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的目的是為了檢驗混凝土在經過了一個冬期惡劣氣候的影響后,其實際強度值還能否達到原來設計的要求。就此目的而言,可以參考上文中關于標準養護混凝土試塊的評定方法對轉入常溫后混凝土試塊進行評定。
Demand feedback